醉驾案件

为您厘清诉讼思路,制定有效解决方案

武汉刑事律师事务所 > 醉驾案件

男子被认定醉驾坚称系一天前饮酒 律师申请侦查实验

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 时间:2022-05-14

法制晚报·看法新闻(记者 辰光)一名因醉驾被刑拘的嫌疑人坚称自己是一天前饮酒,但酒精检测结果显示该人体内酒精含量几乎为醉驾标准的3倍.


为了确定这名嫌疑人是体质特异人群还是在说谎,2018年7月26日,辩护律师向办案部门申请对其进行侦查实验.


剐蹭事故引出醉驾案


2018年7月11日下午5点50分,在北京市大兴区驾车行驶的石某与一辆小客车发生剐蹭,事故中双方车辆均没有人员伤亡.


对方驾驶员在查看了事故情况后报警.


警察处置事故时,例行对双方进行了呼吸式酒精检测,剐蹭石某车辆的驾驶员酒精测试结果为0,石某的酒精检测结果显示其每百毫升的血液中,酒精的数值为80.


男子被认定醉驾坚称系一天前饮酒 律师申请侦查实验

有关石某的拘留通知书


警方立即控制了石某,并将其送往医院进行抽血式的酒精检测,而这次抽血式的酒精检测结果则显示,石某每百毫升血液中,酒精含量达到238毫克.


7月12日,警方以涉嫌危险驾驶罪刑事拘留了石某.


嫌疑人坚称一天前饮酒


按照石某的供述,在事故发生当天,他早上正常在家附近吃的早餐,中午在单位吃的午餐,晚上还没来得及吃晚饭就被抓了,根本就没有喝酒.


随着审讯的深入,石某交代说自己在7月10日晚上曾经喝过酒,当时喝了些白酒和几瓶啤酒.按理说,时隔一昼夜的时间了,自己体内的酒精含量应该早就代谢掉了,为什么还会这么高?


律师还原事发当天饮食轨迹


在接受委托后,李长青律师先从石某吃早点的小吃店得到了印证,事发当天早上石某确实在该餐厅用餐,用餐期间并未饮酒.


随后,李长青从石某单位同事处还原了其当天的午餐情况,石某中午是在单位吃的午饭,食用的是早餐剩下的一个烧饼夹肉,期间并未饮酒,单位同事也未发现其有酒味或是饮酒的情况.


7月11日下午,石某除了外出购买了一次香烟外,返回单位后也没有人发现他有喝酒的迹象或闻到酒味.


男子被认定醉驾坚称系一天前饮酒 律师申请侦查实验

律师提交的侦查实验申请书


律师申请侦查实验


7月26日,在再次会见了石某并确认了律师调查的其饮食轨迹后,李长青向办案单位书面递交了《侦查实验申请书》.


在申请书中李长青指出,根据石某和其同事陈述,石某2018年7月11日当天并无饮酒行为,石某承认饮酒时间是2018年7月10日晚上6点,距离次日被抽血鉴定时间接近24小时,这个时间距离超越了常人对于酒精代谢时间的认知范畴.


为了查明石某在本案中是否存在故意或过失,辩护人申请办案机关进行侦查实验.在控制条件下提供相同的酒精度、数量和品牌的白酒供其饮用,23小时后抽血检验其酒精浓度.


李长青认为,如果石某所说的是实际情况,那么不排除他是特殊体质人群的一员,也就是对于酒精代谢缓慢、或者是体内可以产生酒精的人.但也不排除石某在撒谎,而揭穿谎言最好的途径也是进行一次侦查实验.


专家:并非所有人都按一般规律代谢酒精


一个正常人体内酒精的代谢速度是多少呢?法制晚报·看法新闻记者从专业人士处了解到,一般说来,人饮酒后5分钟即可在血液中发现酒精,随着时间推移,酒精在体内会逐渐被吸收、分解,含量会逐渐降低.酒后3个小时左右,体内酒精含量下降一半,6个小时后可能又下降余下的一半,以此类推,直到体内的酒精含量全部检测不到.


值得一提的是,有专家指出,并不是所有人都按照这种规律来代谢酒精的,国外就报道过多起人体内自动合成酒精的案例.


据媒体报道,一名美国得州61岁男子没有饮酒却胜似饮酒,他的肠胃中能够分泌大量酿酒酵母,吃下去的食物可以自动酿成酒精,以至于没喝酒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高达0.37%,是得州当地酒驾标准的近5倍.


而此前也有日本媒体报道过一名日本人经常会被认为饮酒,但事实上该人滴酒不沾,后来经过检查,发现他身体内存在大量酵母,酵母在体内利用糖类发酵,产生大量酒精.


免责声明: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,我们会给与以更改或者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